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争创双拥模范城 | 多彩额济纳 最美边疆情

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画意境;这里,有土尔扈特人历尽千难、万里东归的英雄史诗;这里,有“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历史佳话;这里,更有3万多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如金色胡杨般扎根大漠守护着这片绿洲。这里就是令人神往、多彩神奇的额济纳。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端,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07公里。多年来,额济纳旗始终秉持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践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求,守望相助,团结奋斗。

居延水起黄沙落,生态优美人心和

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历史上这里水域辽阔,但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黑河上游工农业生产用水猛增和气候的变化,西居延海于1961年、东居延海于1992年相继干涸。曾经远近闻名的居延绿洲,河水断流、风起沙扬。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延海生态问题,2000年8月,国务院作出黑河跨省际分水,拯救居延海、保护额济纳绿洲的决策。经过流域各方的共同努力,攻克重重艰难,黑河水每年源源不断滋润着居延绿洲。2000年至今,黑河累计调水156亿立方米,东居延海自2005年以来连续18年不干涸,水域面积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额济纳绿洲面积增加近200平方公里,居延海湿地栖息繁殖的鸟类种类超过130种10万余只……

生命之水来之不易,居延绿洲让额济纳各族人民倍加珍惜。如今,“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十个大字挺立在景区栈道旁边,格外醒目。全旗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坚守生态底线不动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双向发力,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来发展。以2019年为例,全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9.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75亿元。文化旅游产业让人们端上了“金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齐心协力为航天 双拥共建促团结

黑河孕育了居延大地数百平方公里的绿洲,也滋养着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

居延海向南190公里外的宝日乌拉,曾经是额济纳旗旗府所在地。从1958年开始,为了支持国防建设和国防事业发展,额济纳人民让出了水草丰美的草场,辗转12年,先后“三易旗府”,最终重建家园。自此,“最好牧场为航天”、奉献一切为祖国的精神,一直在这里传承。

从搬迁转移那一刻起,额济纳旗与国防安全、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就已紧密联系在一起。

60多年来,额济纳旗各族干部群众默默坚守与奉献,始终以支持服务国防为己任,与驻扎在额济纳的部队官兵心手相连,不断推进军民共建,军警民常态化联合开展防间保密、军事设施保护、管边控边建边等工作。2021年起,国家将额济纳旗东风着陆场确定为载人航天工程主着陆场后,赛汉陶来苏木作为主落区开启服务国防航天建设新起点,出动党员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民兵预备役人员300余名先后完成“神舟十二”“神舟十三”飞船发射回收应急保障和疏散任务。

东风基地每年都要派出医疗队深入苏木和嘎查巡诊,走访农牧民家庭送医送药、助学帮扶。有一次,部队官兵经过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五户村牧民谢晓花家时,发现她家的院子没有硬化,一下雨泥泞难行,20多名官兵花了两天时间,帮她家硬化了院子和家门口的路面。谢晓花说:“部队官兵就是我们的亲人。”

60多年来,200多颗卫星、15艘神舟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在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项“第一”。这些第一里,都凝聚着额济纳旗人民军民双拥共建的爱国情结。

警民同巡千里线 携手共谱边疆情

额济纳旗北与蒙古国接壤,拥有507公里长的边境线。面对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群防群治源头力量减少的问题。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创新实施“居边护边堡垒户工程”,鼓励边民抵边居边、爱边护边,成立治保会、联防队、蒙古包哨所、红袖标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组织89个,辐射带动边民群众500余人,在祖国北疆探索出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模式,在这千里边境线上,谱写了一个个“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警民一心携手固边的故事……

在距离中蒙边境线16公里的地方,牧民敖云其木格坚守在第21号“蒙古包哨所”。作为守边牧民,她每天会骑着骆驼沿边境线巡逻20余公里,并把情况详细记录下来,报告给当地边防部队。44年来,敖云其木格与当地的边防战士、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守护的范围内从未发生过一起涉边事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戈壁深处书写着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额济纳旗温图高勒苏木牧民吉呼楞是温图高勒边境派出所“侨乡护边队”的护边队员。他每日穿行在大漠戈壁边境沿线巡防边境,经常一走就是几十公里。为强化边境管控,切实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2022年9月份,温图高勒边境派出所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打造符合地域特色和职业特点的“侨乡护边队”,义务配合边境派出所开展治安联防和边境管控。如今在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像吉呼楞这样的护边员有212名。“我们现在就是祖国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定会守护好自己的家乡,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吉呼楞坚定地说。

额济纳旗算井子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辖区最大的派出所,辖区内有9400平方公里为大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人类不能生存的地方”。为了让在这片“生命禁区”生活的30户67名牧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算井子派出所在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镇成立了“边境一家亲”抵边警务室,里面不仅设有综合办公区、民警宿舍、便民医疗室、便民理发室、调解室等一体的功能区,还设立了警民联系箱、宣传海报等,对服务驻地百姓、强化边境管控、守护边境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算井子边境派出所建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及三等功各一次,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中央、自治区表彰奖励30余次。2022年12月,算井子派出所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称号。

开放融通闯新路 富民强边谱新篇

近年来,额济纳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民族团结与兴边富民、生态环保、“一带一路”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林沙产业项目,为实现绿富同兴、人民共同富裕砥砺奋进。

紧抓“以策克为枢纽,加快建设额济纳自治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机遇,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策克口岸积极完善各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创成3A级旅游景区,开辟跨境游线路,举办搏克、赛马、射箭等民族文化的交流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24.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33亿元。结合兴边富民行动,依托边境地区禀赋资源条件,2013年以来共举办17届边民互市贸易,实行减免摊位费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参展商户达3800户,销售总额达1.2亿元。

依托胡杨林旅游区观光游、东风航天城爱国教育游等独特优势,额济纳旗将居延海、黑城文化体验园和“时代楷模”苏和老人造林基地等独具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融合特色的景区融入其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沿路经济,延长旅游产业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模式,激活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培育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7家、星级农牧家游15家,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设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依托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大力发展沙产业,积极整合资源,精准衔接项目资金,加大对枸杞、沙枣、苁蓉、锁阳等林沙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驼奶产业基地建设、肉苁蓉精深加工等沙产业及种养殖产业项目。目前,额济纳旗首家沙产业加工厂——内蒙古铭柯特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肉苁蓉、锁阳沙产业加工厂正在加紧施工,预计10月投产。建成后,预计年收购肉苁蓉、锁阳500吨左右,可带动200余户农牧民,人均收入提高1万元左右。

居延碧波百里浩荡,胡杨洒金千年不倒,沙海绿洲万亩绵延,多彩额济纳造就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航天精神军地传承,千里边防警民一心,口岸融通产业兴盛,团结额济纳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额济纳各族人民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大漠戈壁上的最美边疆情。

编辑: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